您好,欢迎您来到best365网页版党委宣传部 文明网!

【我们家的廉洁故事】掌纹里的无字家书

发布者:徐璠婧发布时间:2025-09-24浏览次数:10

暮色漫过青山,我伫立在奶奶的墓碑前,指尖抚过冰冷的石材,记忆却如春溪破冰,突然鲜活——奶奶布满老茧的手曾无数次托住我的脸,掌心的纹路里藏着说不完的故事,那些故事里,凝萃着我们家最珍贵的廉洁家风。

无声的守护:从田埂到城巷

那年我满周岁不久,奶奶意外摔倒失聪。父母工作繁忙,便将我托付给她。我躺在她臂弯里听摇篮曲咯咯笑,她也笑,笑罢却总挤着眉头强装听见。我跌下床蹒跚到她跟前,她才惊觉懊恼,边哄我边絮叨,那画面里,藏着她对我最早的“守护课”。

四岁搬去县城时,奶奶放弃的何止是耕耘半生的土地,还有熟悉的乡邻与生活。后来我才知道,她在村里是出了名的“死心眼”:分田时,别人争着要靠近水源的肥地,她却选了块稍远的坡地,说“大家都要过日子,别把路堵死”。这话像颗种子,悄悄落在我心底。

城里的日子,奶奶把对土地的执着,化作对我的照料。清晨校车旁,她的身影比朝阳还准时;傍晚厨房中,永远飘着我爱吃的菜香。有次邻居阿姨送我一把糖果,她非要塞给人家几个鸡蛋,攥着阿姨的手反复说“不能白拿,人情要清”。那时我不懂这份固执,只觉她的坚持里,透着股让人安心的力量。

故事里的规矩:老茧刻着传承

常日朝夕相伴,我们互相依靠,不知从何时开始,比起与父母倾诉,我更乐于安静拥入奶奶的怀抱,听她讲起那个年代的故事,她说爷爷年轻时当生产队记账员,有回记错账多领了半斤红糖。他回家发现后竟摸黑走了六里山路,把红糖送回仓库。“你爷爷说,公家的东西,一粒米都不能沾。”她摩挲着我的掌心,指节慢慢画着,仿佛在复刻爷爷的话,那些纹路里,渐渐沁出“清白”的分量。

奶奶不识字,却把这话活成了人生。记忆中最深的是村干部送来残疾补助时的一幕。那时村里正登记残疾人口补贴,工作人员看她独居又失聪,暗示她“可以把情况说得更困难些”奶奶笑着摆摆布满老茧的双手,指着自己的耳朵,又指指灶台上热腾腾的饭菜,再指指我——意思是:“我能干活,能带娃,不该拿的钱一分不拿。” 她不会说“廉洁”二字,但她用最本能的行动告诉我:人活着,要像地里的庄稼,长得直,才结得出好果子。

病榻上的坚守:把本分刻进骨血

妹妹出生那年,奶奶摘樱桃时摔成腰椎骨折。住院仅一周,她就执意回乡下收苞谷。爸爸怨她固执,我却看见她背过身偷偷捶腰——她不是贪那点收成,是怕撂荒了土地,坏了“做事有始有终”的规矩。

住院时,护士多给了包棉签,她硬要算清楚钱,攥着账单反复说:“公家的东西,不能白拿。” 那时我望着她苍白的脸,突然明白:奶奶的廉洁,是刻进骨血的本分,哪怕病到无力,也守着心里的秤。

临近中考,学业任务日益繁重,我时常心烦意乱,去医院看望奶奶时我放下所有的烦心琐事,摒弃心里一切杂念,静下心来享受这一刻安稳与清静,奶奶似乎看出我的烦闷,轻托起我的手,用布满老茧的手指在我的掌心慢慢划动,不是字,却比字更清楚。她的指尖压过掌心的纹路,一下,又一下,像在犁田时划出笔直的垄沟。先是“慢”,指腹重重顿了顿;再是“稳”,顺着掌纹缓缓游走;最后停在掌心最软的地方,轻轻打了个圈,像在说“踏实”。我懂了,她在说别慌,说每一步踩实了,路就不会歪;说结果是田埂上的草,不用盯着看,把苗侍弄好了,自然有秋来的收成。奶奶没再说什么,只是把我的手往她怀里拢了拢。掌心的温度混着熟悉的气息,比任何文字都更明白——这便是她写给我的无字家书,不用墨,不用纸,只用一辈子踩实土地的道理,在我掌心刻下最安稳的答案。

告别与传承:那部永恒的“无字家书”

中考考场上,我自信发挥,离开校园的那个下午,夕阳无限好,栀子花香萦绕鼻翼,水波荡漾着天边的红云,晚风送走最后的余晖,也送走了我最爱的奶奶。六月的夜晚,没能捎来一丝凉爽,湿热的空气裹着蝉鸣,压得人喘不过气。整理奶奶的遗物时,指尖触到她枕头下的小布包,粗粝的麻布触感,像极了她掌心的纹路。轻轻拆开,映入眼帘的是奶奶与我和妹妹刚出生时的合影照,奶奶那郑重而慈爱的眼神,无声诉说着我们家勤勉、质朴与责任的家风。她没有为我们留下任何文字遗训,却用一生写下了这部“无字家书”。

高中毕业后,我带妹妹去给奶奶扫墓。妹妹指着墓碑问:“姐姐,奶奶不识字,怎么教我们做人呢?” 我拉着妹妹的手,在她掌心一笔一画写下一个“正”字。 “外婆用的不是字,而是心。”妹妹似懂非懂的看着我,连连点头,微风拂过,漫山青松沙沙作响,仿佛奶奶无声的笑。

家风的回响:在新时代发芽

选大学专业时,我填了管理类。朋友笑我“老土“,可他们不知道,奶奶是我专业道路上最早的启蒙者——她以最朴素的方式,完成了一个家族核心信息资产的采集、归档与保存。她不识字,却用生命实践了信息管理的最高准则:去伪存真、取用有度、传承有序。奶奶的故事让我明白:清白做人、公正做事,才是人生最珍贵的底色。

经过一年的专业学习,我终于明白信息资源管理的真谛,从来不只是“保存”,更是“激活”, 就像奶奶用手势拒绝补贴时,把“清白”二字活成了可触摸的行动;我们这代人,也能把专业里的“系统思维”变成传承的力量:把“廉洁”种进新时代的土壤,在社团管理中守好公正的尺度,在数据处理时护好真实的底线,让那些藏在布包里、刻在掌纹中的道理,变成当代生活里看得见的坐标。

暮色渐浓,我又一次抚过墓碑,仿佛触到奶奶掌心的温度。那些藏在老茧里的故事,那些刻进骨血的规矩,正穿过岁月,照亮我的过去与未来。原来最好的廉洁传承,就是把老一辈的“本分”,活成年轻人的“担当”——就像奶奶守着规矩、爷爷还回红糖,我们也能在新时代里,把“清白”过成日常的温度,让家风的光,照亮更远的路。(作者:向芮劼)


Baidu
sogou
best365网页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