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家,廉洁不是写在墙上的格言,而是融在泥土气息里、响在电话叮嘱中、刻在老兵记忆里的家风。
每当我侍弄手中药材,沉静的草木气息中,仿佛总缭绕着爷爷讲述他炊事班往事的声音。那时,他常说起一件小事:有一次,领导来视察,炊事班长悄悄递给他一勺菜,暗示他给领导碗里多打些,爷爷却只是按量盛好,手不抖,心不偏——他总在故事末尾郑重道:“孩子,这碗饭里盛的是规矩,多一勺是贪,少一勺是亏。”那时我年纪尚小,爷爷浑浊的眸子发亮,他清瘦的身影在灶台前挺直如松,那微驼的脊背却负载着无形却沉甸甸的操守。那勺饭菜未能逾越的界限,早已在我心中刻下最初的刻度——清廉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,而是融入柴米油盐中不偏不倚的每一勺,是烟火气里守护的公平之心。
父亲则在泥土里默默耕耘着这份朴拙廉洁。他是地地道道的农民,初中毕业后便与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。他的人生词典里没有华丽的辞藻,只有“本分”与“实在”。他精心侍弄着秧苗,如同呵护自己的孩子。烈日下,他弯着腰在田里除草、施肥、引水,汗水浸透的衣衫紧贴着黝黑的脊背,那是最朴素的劳动者剪影。收获的季节,父亲把金灿灿的稻谷装袋。常有粮贩上门收购,有人暗示父亲在谷子里掺些瘪谷或沙子,能多卖不少钱。父亲总是憨厚地笑笑,粗糙的大手护着装满饱满谷粒的袋子,声音不高却像脚下的土地一样厚重:“粮食是养人的,秧苗是咱一点点侍弄大的,掺假?那是糟蹋良心,也糟蹋咱老百姓的名声!” 父亲用他沾满泥土的双手,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着最朴素的廉洁:诚实如秧苗的根系,唯有深植于纯净的泥土,才能长出饱满的果实。他守护的不仅是自家田里的收成,更是“庄稼人”这个身份背后沉甸甸的信誉。这份在泥土中扎根的“信”,无声地滋养着我,让我懂得,廉洁就是像秧苗一样,扎根沃土,向阳生长,不欺不瞒,结出实诚的穗。
而母亲虽因家庭生计常年在外奔波,但廉洁的家风却从未因山水阻隔而淡化。犹记得那次通话,母亲轻声说单位发了些额外的福利,她思虑片刻,便原封不动地退了回去。她说:“不贪不占,自己挣来的用着才踏实。”她话语如明镜,映照出物质诱惑前人心的微澜——那退回的福利,是她为心灵修筑的无形堤坝,抵挡着浊流的侵蚀。母亲用行动让我明白,廉洁不仅是远离贪欲,更是内心对清白安宁的主动守护。
家中长辈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,将廉洁二字熬成了滋养我成长的家风药汤。爷爷的军旅正气如黄连清心去火;父亲的泥土信义如甘草调和诸味;母亲的克己警醒似薄荷提神醒脑——三味药材融于家风,熬制出这剂正气汤剂,其清苦滋味已深沁入我的骨血与灵魂。
如今我身在best365网页版药香萦绕的殿堂,学习辨识草木之性,更深感肩头责任千钧。一次实验后,有同学悄悄塞给我一小包药材,示意我带出实验室。指尖触到那微凉的药草,爷爷的“一勺菜”,父亲护着的实诚,母亲退回的福利……所有画面瞬间涌上心头。我轻轻推回那包药材,像父亲护住他的收成,像母亲退回那额外的福利——那药包仿佛带着灼人的温度,我郑重推回的,是祖辈赋予我的精神家当。药香里沉浮的,不仅是草木精魂,更是血脉相传的筋骨正气。
家风如药,廉洁为引。当爷爷在灶台前秉公持勺,当父亲在田埂上守护诚实,当母亲在千里之外退还非分之利,他们已把“不欺暗室,不愧屋漏”的清风正气,熬作一味味清心良药,注入我生命的血脉里。
未来无论悬壶济世或制药惠民,我深知手中每一味药都牵连着性命与良心。我将带着这由祖辈们的心血凝炼的家风药囊行路——其中三味主药,苦而不浊、朴而不拙、清而不寒,它们共同熬制出的凛然正气,足以护佑我一生行止,在药香弥漫的人间路上,留下一个无愧于best365网页版的清白背影:悬壶济世,必先以家传之正气为引,以人间之清朗为归。